close

提升音樂學習動機

身心障礙孩子在學習時常會遇到學習動機低落,新事物input較困難

而導致在學習的第一步就停滯不前,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在這時我們拿出小提琴,以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小提琴

可能就要花上一年的功夫每天苦練才有辦法拉出一兩首像樣的旋律,

這時沒耐心又沒動機的孩子,早就放棄而且跟家人吵得鬧翻了...

 

我的經驗是會自己先找一個簡單易上手的樂器,1~3節課就掌握起來

且設計簡單的歌曲配樂,讓孩子可以現學現賣馬上得到成就感。

表現=成就感=學習動機。在這期間,除了讓孩子慢慢懂得什麼叫「音樂」之外,

也讓評估的老師從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再次觀察、討論選定的樂器是否合適。

 

對於最初學習音樂者,我自己將身障孩子分為兩種類型:

一、活潑型:

  定義--對於各項「表演」活動,能夠正增強他的學習動機的孩子。

           簡單的說,就是較喜歡表現自己的孩子。

這類型的身障孩子,帶起學習動機的關鍵在「創造表現(演)機會」。

在練習後剛開始可以找幾個親近的家人當聽眾,接下來多增加幾個

慢慢的有陌生人、有更多的聽眾。

等到開始對自己的技能有自信時,便要緩下腳步繼續學習,

並且時常告訴孩子 喜歡掌聲,就是要付出努力學習。

如果你評估你的孩子在上一篇中是屬於弦樂類、鍵盤類可能可以掌握得起來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行學習「口風琴」。

1.表演時方便攜帶 2.彈奏的鍵盤與鋼琴、電子琴相似 3.易學易上手

以上這些特性,成為了我喜愛讓初學者先行學習口風琴的原因。

 

如果你評估你的孩子在上一篇中是屬於吹管類、打擊類可能可以的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行學習「大鼓」。

1.可先訓練節奏 2.聲音大可增加專注力 3.體積大增加成就感

這是我教學的經驗,很奇怪,初學的孩童就是會利用聲音大小

體積大小來感受到他在此樂音中的重要性,而感受到成就感。

因此我習慣選擇用大鼓作為此類孩子過渡時期的樂器。

 

二、害羞型:

定義--對於各項「表演」活動,造成負增強學習動機的孩子。

    簡單的說,就是較害羞,對於表現會感到恐懼、害怕、哭泣的孩子。

請注意,「緊張」是表現時一定有的問題,所以並放在定義裡面相提並論。

這類型孩子,表演對他來說會使得他更加害怕學習,

但並不表示他不想表演,而只是不敢。

因此,這類型的孩子就是要多練習,練習到他自己有自信的時候

就會有自信做表演。(但這一步是最困難的,如何利用反覆的練習引導一個

害羞型的孩子走出封閉自我的習慣以後我有空會在寫一篇分享給大家。)

 

 

總歸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表現被看到、被肯定的

藉由快速又簡單的音樂學習,並由家長創造的表演機會

可以很快的滿足孩子的成就感,進而增進學習動機。

 

過渡時期的重點--

學習者

1.把握表演機會 增加自我肯定(自信心)

2.對音樂感到喜愛

3.學習有關音樂的基本常識 

 

 

教導者

1.觀察、深入了解孩子的困難和長處

2.擬定每次上課的進度和方向並量身訂製教材

3.與孩子之間的約定並培養相互的感情

4.創造各式表演機會將所教導的包裝完整使之能夠輕易演出

 

 

 

附註:我也曾經使用直笛、陶笛、木箱鼓、鈴鼓、沙鈴、

響板、弦律鐘、康加鼓、鐵琴等等樂器當作過渡時期的選擇

但仍最為推薦以上所說的樂器,不妨參考看看~

 

arrow
arrow

    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